錫基軸承合金的熔煉和鑄造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軸承鋼殼的清洗和鍍錫、軸承合金的熔煉和軸承合金的鑄造。在整個冶煉過程中,對原料要求高,冶煉前準備嚴格,對冶煉過程的操作要求精細。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鑄件缺陷。
合金與鋼殼體結合不良的工藝措施
結合不良的原因是鋼殼清洗不良、掛錫溫度過高、掛錫與澆注間隔時間過長、合金溫度過低。
1鍍銅檢查
生產前,應仔細檢查零件17mm內孔表面的鍍銅質量。發現有部分零件未鍍銅,露出鐵色或有鐵銹,重新電鍍以加強合金與鋼殼之間的親和力。
2提高掛錫質量
在合金與鋼殼的結合處掛一層錫,形成互穿過渡區(FeSn-FeSn2),促進合金與鋼殼牢固結合。提高掛錫質量的工藝措施有:
(1) 對于涂有保護劑的零件,在刷氯化鋅-氯化鋅飽和溶液前,將原來的60-100℃加熱改為120-150℃,這樣可以減少氣體的產生,便于掛錫。
(2) 純錫的熔化溫度原來是260~300℃,現在采用上限,使錫液更容易與零件的基體表面結合。
(3) 仔細選擇涂抹氯化鋅水溶液的刷子,使用不易脫落(不與汽油或酒精發生化學反應)的密集刷毛和耐100℃高溫的刷桿。這樣的刷子能吸收氯化鋅水溶液,很容易在零件內孔內刷上R0.5mm的小半圓,從而消除內孔表面清潔后形成的氧化膜,進一步清潔錫掛的表面。
(4) 零件最初在錫液中保存1到2分鐘,但現在更改為2分鐘以提高零件在錫液中的溫度。取出鑄件時,可使掛在基面上的錫保持液態。澆注軸承合金后,合金容易熔化,與錫液結合牢固。